
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壤的实习报告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的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意义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
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
1.实习目的:
(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
(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
(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5)通过实习,回顾学习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各种质地土壤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了解其利用价值和利用现状,增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的环保意识。
2.仪器配备和试剂:
(1)仪器
1、土铲:挖掘土壤剖面。
2、比色卡:比色确定土壤的PH值。
3、白瓷板(点滴板):测定土壤PH。
4、剖面刀:整理土壤的剖面、检验岩石的硬度。
5、卷尺:测定土壤发生层厚度。
6、铁锤:敲砸岩石以便于做岩石的石灰性反应和观察岩石内部性状
(2)试剂
1、混合指示剂:测定土壤pH值中显色。
2、稀盐酸(1:3):用于测碱性土壤的石灰性反应。
3、实习方法步骤:
(一)、泰山山脚实习地点
(1)剖面点的选择:
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剖面点,选点位置为泰山山脚的一小片棕壤土,具有代表性,避免了沟渠、村庄等人易干扰的地段。选好点后应观察如下:
土壤类为棕壤;
土壤类型分布的地形为山地山脚;
植被为灌木林多为农业果木山楂、核桃等;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母质;
农业利用情况为种植少量柏树和经济树木等;
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为岩石较多,不便耕作;
最后开始挖掘剖面。
(2)剖面挖掘与修整:
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剖面深为0.8m,宽 0.6m ,依靠一个断坡而挖掘,达到了母质层,剖面坑的一端向阳,垂直削平作为观察面,观察者随宋老师站在断坡地面观察分析。挖掘时将表土堆于一侧,下层土壤堆于另一侧,两端不堆土,观察完毕后,将底土填回下层,表土填回上层,观察面上不能践踏。
(3) 剖面观察与土层划分 :
先远距离观察剖面,看清全剖面的土层组合,再靠近仔细观察,根据各个剖面的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的变化,参考环境因素,推断土壤的发育过程,具体划分出各个发生层次。用钢卷尺量出各层深度,记录母岩的层位,在记录本上勾画土体构型如图。
(4)土壤性状的观察和记载 :
记录剖面特征,对各发生层次逐层详细观察并进行一些理化性质的速测。记录颜色、质地、结构、土壤坚实度、土壤干湿度、孔隙状况、侵人体、土壤酸碱度等。
(5)土壤pH测定:
取白瓷板(点滴板),将其擦拭干净,取相应层次土层的土适量于点滴板凹槽中,滴加适当过量的混合指示剂,轻轻晃动点滴板使测定充分,倾斜点滴板使显色后的部分指示剂从凹槽中流出,观察流出指示剂的颜色,拿比色卡进行对比,确定土壤的pH。
(6)实习实验数据内容统计与处理:
(7)总结回顾:
1、泰山的气候环境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植被分布为以海拔800m为界,800m以上油松木,500m-800m多为侧柏、松树,500m-200m多为灌木;
2、泰山阳面成土母质为残积母质和坡积母质,土壤类型多为棕壤,其母质岩主要是花岗岩,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3、泰山山顶和阳面的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阴面岩石组成多为石灰岩,且泰山地势为东高西低,较多溪流为自动向西流;
4、实验实习中,坚定岩石矿物,主要鉴定光泽(包括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颜色(岩石有本色、假色、他色,其中其条痕颜色为其本身的颜色)、形态(晶体、非晶体等)、力学性质(解理性质、断口、硬度等)、发光性、盐酸反应、磁性、导电性等。
5、岩石元素组成分中,钾长石和云母等钾元素含量较高。泰山上钾长石和石英分布较多。
(二)馒头山实习地点(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徐毛村)
(1)由宋老师带领观察馒头山的各种土质类型分布和岩石的性状和形成分布;
(2)各组同学带实习工具爬山观察记录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形状、颜色及周围环境等,对个别土壤类型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其pH、对各种岩石进行取样测定其风化物pH和是否具有盐酸反应。
(3)观察记录内容如下:
馒头组土层及主要岩石层分布由下到上为:黄土——薄层灰岩——黄绿色页岩——鲜红色页岩——浅绿色页岩
其中,各土 ……此处隐藏15590个字……、非灌区或其他采土因素的组合下,均应设置主要剖面,至于设置多少,可根据调查绘制详略和每个主要剖面所代表的面积大小而定。
主要剖面点的具体位置,还应避开公路、铁路、坟地、村镇、水利工程、池塘、取土壕、砖瓦窑等受人为干扰活动影响较大的特殊地段,以使所设主要剖面点,真正成为当地代表性、典型性的土壤剖面。
选定好的土壤剖面点,应该预先标注在地形底图上,标注办法是只需用铅笔画一个圈点即可。
(3)土壤主要剖面的挖掘:
挖掘主要剖面时,首先在已选好点的地面上画个长方形,其规格大小为长2米、宽1米,挖掘深度要求2米。但是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土壤,应有不同的规格。对山地土壤土层较薄者,只需要挖掘到母岩或母质层即可;对盐渍土挖掘到地下潜水位为限;对耕作土壤的主要剖面,规格可以小些,一般长1、5米、宽0、8米、深度1米即可;对采集整段标本用者,土坑要求应按上述第一种规格挖掘。
挖掘土坑时应注意观察剖面要向阳,山区留在山坡上方。观察面要垂直于地平面,土坑的另一端挖掘成阶梯状,以供剖面观测者上下土坑用。
挖掘的土应堆放在土坑两侧,而不应堆放在观察面上方地面上。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上的地面,不得在剖面上部堆土、走动、放置工具,以免扰乱破坏土壤剖面土层的性态。
(三)土层划分
(1)记录剖面点的环境条件
剖面的地理位置,调查日期,天气情况,地貌类型、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植被类型,潜水位,侵蚀状况,人为影响等。
(2)土层划分
1967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土壤剖面发生层划分为O、A、E、P、B、G、C、R等层,经年来已被我国采用。主要的土壤发生层的特征如下:
O层:凋落物层。
A层:腐殖质层,位于表层,聚积有与矿物质充分混合的腐殖质化有机质。
E层:淋溶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物质淋失,适应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分离相对富集的矿质层。
P层:土壤耕作层之下的梨底层。
B层:淀积层,在上述各层下面,并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①聚积有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二氧化硅;②碳酸盐的淋失;③三、二氧化物的残积;④由于存在三、二氧化物角膜,使土壤亮度较上下土层为低,才渡变高或色调发红;⑸ 具粒状、块状或愣柱状结构。
G层:潜育层,指在长期被水饱和并有有机质存在的条件下,铁猛还原、分离或聚积而成的强还原状况的土层。
C层:母质层。
R层:母岩层
根据各土层性状与成因的差异可进一步细分,并在大写字母的右侧加一小写字母的方式来表示区别,如:A层可细分为:Ah(自然土壤的表层腐殖质层);Ap(耕作层),Ag(潜育化A层),Ab埋藏腐殖层。E层可细分为:Es或A2(灰化层)、Ea(白浆层或漂洗层);B层可细分为:Bt(粘化层)、BCa(钙积层)、Bn(腐殖质淀积层)、Bin或Box(富含铁、铝氧化物的淀积层)、Bx(紧实的脆盘层)、Bfe(薄铁盘层)、Bg(潜充化的)。C层可细分为:Ca(松散的)、Cca(富含碳酸盐的)、Ccs(富含石膏的)、Cg(潜育化的)、Cc(强潜育化)、Cx(紧实、致密的脆盘层)、Cm(胶结的)。
(3)土层划分之后,采用连续读数,用钢卷尺从地表往下量取各层深度,单位为厘米,将量得的深度记入剖面记载表。最后将土体构型画成剖面形态素描图。
(四)土壤PH值的测定
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或PH广泛试纸(精度1)、PH精密试纸(精度0、5)速测。
测量时,取土样少许(黄豆粒大小即可),放在白瓷比色盘中,加指示剂(或蒸馏水)3—5滴,使土样浸透并有少量余液,用干净玻璃棒搅匀,使指示剂(或蒸馏水)充分作用。半分钟后,倾斜比色盘,使指示剂(或蒸馏水)少许流出,澄清,即可用标准色阶(比色卡)比色(或用PH试纸比色)。
(五)石灰反应
以泡沫反应指示土壤中碳酸盐的大体含量。取少量土样,用手指压碎,再滴加10%(浓度约1摩尔/升)的盐酸。反应分四级:
(1) 几乎无泡沫,碳酸盐<1%;
(2) 少量;:很难见到泡沫,但可听到发泡声,碳酸盐1—3%;
(3) 中量:有明显泡沫,泡沫声强烈,碳酸盐3—5%;
(4) 多量:反应强烈,肉眼往往可见碳酸盐颗粒,碳酸盐>5%。
(六)土壤标本的采集
土壤标本主要包括剖面标本和分析样品两类。前者又可分分为纸盒标本和整段标本;后者游客氛围一般分析样品和农化分析样品。此外,根据土壤的诊断层次还可采集特殊层次的标本,如土壤结核及新生体的标本等。
纸盒标本
纸盒标本也叫上盒,主要用于拼图比土的标本,其典型者也可作陈列标本。路线调查中,纸盒标本只采集主要剖面和对照剖面。具体采集方法是按所划分的层次,分层采集。次序是从下层向上层选择各层的典型层采集。采集时沿水平方向用削刀削取,尽量保持土壤结构体的原状,不要弄碎。对某些特别疏松而散碎的层次,无法削取者可将散碎土安原样采集、装入盒中相应的层次,所削取土体以与标本盒的格子大小相等,港能装入格内为宜,注意英降观察面剥离成土体的自然裂面,不要削成光滑面,或拍打压实。所有土层采集装盒万步后,应按拟定内容逐项记载、填写卡片或标签。
(七)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土壤分析样品是用来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用的土样。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土壤剖面分析样品;另一类是土壤农化分析样品。作为土壤地理学用的分析样品,主要是土壤剖面分析样品。
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剖面样品采集应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者采样。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如当时不易选定,则所设主要剖面都应采样。
带回室内后,再根据拼图、比土结果进行取舍,即选留带典型性、代表性的剖面样品,舍去不典型、无代表性的剖面样品。
剖面分析样品可按剖面形态观察中所划分的土层分层采样,也可按典型的发生层次采样,即过渡层不采样。具体采样部位应该放在层次的中心位置,从下层向上层按次采样。每层采样约一公斤,所采土样分层、分袋装好。采样中应除去大的石子和明显的植物根系等杂物,并将采样按深度分层记入剖面记录表中。土样采装好后,填写土标签(一式三份:一份作存根备查,一份挂在袋外的线绳上,一份折叠装入袋内)。然后将同一剖面各层土样的土袋拴在一起,以免搞乱。所采样品带回室内后,当天就要倒出风干,以免霉烂变质。
主要参考资料
1、于耀先、李殿杰主编,自然地理学基础实验实习,1997
2、陈汉武、李发增主编,植物学实习教程,1993
3、河北省志第3卷自然地理志,
4、河北植被
5、王荷生主编,华北植物区系地理,1997
6、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烟台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参考资料,1995
7、霍亚贞、李天杰等,土壤实验实习、1986
8、王建国主编,秦皇岛地区区域地质考察,1999